每年逾2.7萬噸紙包飲品盒送堆填區 環團促規管
擇錄自《蘋果日報》
本港一年有多達27,374公噸紙包飲品盒被棄置於堆填區內,重量相等於1,825架雙層巴士。不過現時政府只針對膠樽推行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制公眾諮詢,未有涵蓋紙包飲品盒。有組織擔心,做法會驅使飲品生產商將樽裝飲品改用紙盒或其他較難循環再造的包裝,以致無力提高回收量,同時製造更多垃圾,組織促請政府將紙包飲品盒納入計劃。
紙包飲品盒回收場「喵坊」以及由回收商、生產商、環團組成的聯盟「免廢暢飲」要求政府,將紙包飲品盒納入生產者責任制。「喵坊」營運總裁葉文琪表示,現時本港每日的飲品包裝垃圾當中,有17%為紙包盒,政府應把握機會將紙包飲品盒納入規管,加強回收,並循環再造成有用物品。他稱「喵坊」由2019年11月至今年1月,已收集超過1,600萬個紙包飲品盒,並從中抽出紙纖維,送到外地製成紙皮箱、紙袋、文具、貓砂等用品。
「免廢暢飲」:須立法規管以鼓勵紙包盒回收
環保署官員早前出席環境諮詢委員會會議時解釋,現時本港下游回收設施不足以處理太大量紙包飲品盒,市民亦普遍未懂得妥善處理用過的紙包盒,回收過程可能會引起衞生問題,故現時未打算將其納入生產者責任制。
「免廢暢飲」主席司馬文形容,官員提出的理由是「有雞先定有蛋先」的問題。他稱政府正正需要立法規管,才能鼓勵及教育市民回收紙包飲品盒,從而提高回收量,同時驅使業界投資興建回收設施。
司馬文建議政府同時將所有飲料包裝納入生產者責任制,並保留立法彈性,為各類型包裝設定不同實施時間表。他稱立法過程需時,若完成制定有關回收膠樽的計劃,才重新就其他包裝諮詢及立法,可能要多花5至10年時間,質問「為何不一次過處理所有困難的工作? (Why not do all the hard work at the same time?))」
「喵坊」營運總裁葉文琪指回收廠每日可處理更多紙包盒
葉文琪則表示,回收廠每日能處理最多20公噸紙包飲品盒,但目前回收量只佔一成,約2公噸,即15萬個紙包飲品盒,仍有大量空間處理更多紙包盒,批評政府無視回收商的存在。
葉續稱,現時市民交來的紙包盒中,高達99%都已清潔乾淨。他稱物流費用佔最大開支,由於目前回收量不足,運輸車平均一至兩星期才到各回收站收集紙包盒。若推高回收量,回收商就可更頻密地收集紙包盒,減少長期堆積帶來的衞生問題。
他們又建議,若將紙包飲品盒納入生產者責任制,市民交回紙包盒後所得的回贈金額應與膠樽一致;生產商需付出的徵費則可因應各種物料的回收費而有所不同。